用“脚步丈量”出一个宜居宜业新城——河南县域经济“冠军县”转型发展观察
新华社郑州10月19日电 题:用“脚步丈量”出一个宜居宜业新城——河南县域经济“冠军县”转型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丁、宋晓东、孙清清
10389、12087、14600、18908……在河南省新郑市,党员干部每天行走步数不断刷新纪录,走出办公室,走进大街小巷,在深入基层中,发现城市建设和治理不足,建立台账、立行立改,正成为新郑党员干部的“新常态”。
近年来,新郑将“用脚步丈量工作法”作为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政务精准化服务的抓手,全市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做实际调查,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新郑这个河南县域经济领跑多年的“冠军县”不断换新颜,一个宜居宜业生态新城正夺目而出。
“每天有38个问题被发现、32个问题被化解”
老河道变身绿色生态廊道、城市边角成了市民打卡小游园、废弃坑塘成了停车场……“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老支书敬书贵边走边指给记者看,“原来这有个废弃老磨坊,周边垃圾成堆,清理后整出20多亩地,荒地变公园,离不开‘脚步丈量’。”
敬书贵口中的“脚步丈量”是新郑近年探索出的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政务精准化服务的“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在抓百城提质过程中,很多问题是在基层发现的,只有走到、看到,才能想到、办到,为此,探索出了‘用脚步丈量工作法’,让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走进群众了解困难。”新郑市委书记马志峰说。
据介绍,去年以来,新郑全面推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街角小巷、社区村落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仅今年7月到9月,新郑通过“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发现问题3517个,解决问题2980个,平均每天有38个问题被发现、32个问题被化解。
“没想到,还真办成了!”今年6月,家住安阳的朱女士来到新郑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反映买房付了首付款,而开发公司因未办理预售证而停工的情况。新郑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马纯杰详细了解情况,组织协调会解决问题,仅用两天时间,朱女士就收到全额退款。“只有走到群众身边,才能帮助群众办实事,成立‘办不成事’窗口就是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马纯杰说。
“磨破嘴,不如跑断腿。”新郑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仪刚说,之前是被动应付层出不穷的问题,现在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清欠历史旧账。
企业有了“店小二” 量身定制解后顾之忧
河南近日发布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成果,新郑位列县(市)第一,是河南唯一一个达到地市级优秀水平的县市。而“脚步丈量”不局限于政务、城建、信访等领域,更“破圈”到营商服务、产业转型等领域,成为“冠军县”持续领跑的一大“软实力”。
在新郑市电子信息产业园里,建成有全省首家电子信息专业污水处理厂,不仅实现含镍等5类重金属污水的零排放,而且做到中水二次利用。“建设这个污水处理厂是‘脚步丈量’企业需求的结果。”新郑市城管局副局长张忠民说,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发现电子信息企业对专业污水处理需求大,为此,下大力气投资2亿元建设了专业污水处理厂,为企业入驻和持续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成为招商的一张名片。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好的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凭借“脚步丈量”,新郑贴心了解企业所需,完善产业配套,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全产业链入驻,实现“以企招企”。
目前,新郑已招引落地合丰泰显示模组、华思光电、锐杰微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逾200亿元,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势头强劲。
灾后访企了解“急难愁盼” 助力复工复产
“前段汛情,企业的电缆断了,修得咋样,都稳定不?”“影响是有的,但好在抢修及时,很快就恢复生产了。”这是近期新郑市和庄镇企业服务专班灾后回访河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时的一段对话。
今年,新郑受到持续强降雨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帮助受灾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灾后重建、复工复产,成为重要工作。为此,新郑通过“用脚步丈量工作法”促使党员干部站到恢复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各乡镇、街道、管委会成立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抢修遭水毁的村庄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灾后重建。
在疫情防控期间,新郑企业数量较多,规上企业223家,企业员工数量庞大,如何实现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又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成为工作重点。为此,新郑结合“用脚步丈量工作法”,第一时间组建“万人助万企”活动专班,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并成立督导工作组,深入对口联系区域收集、摸排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实现问题统一销号清零。
马志峰说,实践证明,“用脚步丈量工作法”能够真正帮助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走进群众解决困难,是改善提升工作的有效方法,新郑将进一步建章立制,使其常态化、制度化,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工作思路、一种工作理念和一种责任机制。 【编辑:陈文韬】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