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博后村一角。资料图
从网红打卡地“宿约107”,到充满摩洛哥风情的“海纳捷”,沿着三亚博后村宽敞整洁的街道走一走,一座座设计精美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
(资料图)
这些民宿均由破旧的民宅改建而成,随处可见的乡村自然风貌和富有艺术感的设计,让这个黎族村落更加有“味道”。
博后村一角。资料图
然而十多年前,山海环抱的博后村还是另一番模样。土地在台风季遭海水倒灌,村民只能在盐碱地里“刨食”,收成仅够填饱肚子。70%的村民把养猪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环境污染严重,村子里经常弥漫着臭气。
博后村背靠亚龙湾,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回忆,旅游旺季去亚龙湾的车流能一直堵到博后村。那边是“绿富美”,这边是“咸穷苦”,强烈的反差让苏少洪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定决心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借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博后村下大力气治理环境,将发展目光聚焦到民宿产业。
今年42岁的谭中仙,当年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民。开民宿,首先要拆掉家里的猪圈,父母非常舍不得。妻子也有抵触情绪:俩人“广漂”10年好不容易攒下了一些家底儿,为啥非要回去干民宿?
谭中仙。
阻力固然很大,但美丽乡村建设的广阔前景给了谭中仙“一意孤行”的底气。2016年,民宿“海纳捷”顺利开张,生意的红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仅仅第二年,本金就赚回来了。”说这话时,谭中仙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海纳捷”在黎语中的意思是“有空来坐坐”。用心服务、注重亲和力,这是谭中仙的经营秘诀,也是博后村民宿相较于周边众多星级酒店的独特竞争力。
民宿老板带着游客去市场采购海鲜,并帮着加工,食材有保障,价格也实惠;村里每天至少提供两趟去免税城的免费班车,方便游客出行;疫情期间,村里积极防控的同时,主动安抚游客情绪,做好服务保障,收获无数点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听见游客走之前说一句‘下次还来博后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谭中仙说。
海纳捷民俗一角。
“海纳捷”火了,心动的村民纷纷找谭中仙“取经”,蒲朝山就是其中之一。蒲朝山之前在亚龙湾一家酒店干洗碗工,闲暇时间还做“摩的”司机,妻子在家养猪,忙活一年也挣不上多少钱。
2018年,蒲朝山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申请贷款开办民宿“山林博达”,营业第二年就还清了贷款,还买了一辆小汽车。“现在有房又有车,心里别提多美了!”蒲朝山最近打算把民宿重新装修一番,打出自家的品牌特色。
夜市为博后村增添了更多烟火气。
短短数年,经过统一规划,博后村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处处焕发新生机。路变宽了,村庄变美了,游客纷至沓来,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来吃起了“旅游饭”。
据介绍,目前,博后村民宿数量已经发展到61家,客房1800余间。2023年春节期间,全村民宿入住率达到94%以上。
博后村民宿。资料图
“2012年,我们的人均年收入只有5200元;2022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9500元。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发展相关产业,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谈起未来,苏少洪信心满满,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X 关闭